2021三四月读书记录
每月读书记录才到第三个月就开了天窗,从 2 月中旬我就沉迷于网络小说不可自拔,昏天暗地看了估计有几千万字,一直到 4 月初随着魔戒三部曲重映,我的热情迷恋转移到了魔戒电影和小说里,才从这种不知今夕何夕的状态中抽离出来。
而为了避免月度报告变成季度报告,没有把最近三个月的书目一起打包,先来补三四月份的感想。
PS,从这期开始,书籍的跳转链接会优先选择 Goodreads ,标记也尽量在 Goodreads 上完成,减少对豆瓣的依赖。
简单·丰盛·美好 ★★★
对庄祖宜的了解最早来自那道广为流传的“番茄大蒜烤鸡腿”(后来才知道是 Jamie Oliver 的方子),偶然在微信读书看到她的新书就顺便读了。可能是由于她的外交官太太身份,书里的菜谱中西混杂,不少需要异国调料,有些还是非常典型的待客菜,对我来说并不太实用。
以及虽然这是一本个人随笔式的菜谱书,也没必要放太多家庭照片吧!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完全不关心作者的丈夫孩子。
有些厨房 tips 可以参考,比如烤大蒜:
烤过的大蒜和生大蒜味道很不一样,少了那股辛辣呛味,取而代之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深沉气息,让人目眩神迷也胃口大开。我觉得唯一能跟烤大蒜香味比拟的食材只有野生松露,然而松露计价如黄金,大蒜却俯拾皆是,怎能不多加利用?每回开着烤箱做菜的时候,我喜欢顺手在角落摆一颗包了铝箔纸的整颗大蒜,既不占空间也不浪费电,一举两得。烤过的大蒜质地绵软,可以从切口轻易地挑出来,直接涂抹面包或拿来炒菜、拌面、搭配烤肉······
还有糯米饭:
发现糯米根本不需要浸泡!可以像普通白米一样,洗净沥干直接放入电饭锅煮,只不过1杯白米通常需要1杯至1.2杯的清水,1杯糯米只需要大约0.7杯水就够了。煮好了焖10分钟,软糯又晶莹剔透,出乎意料简单!
闲来打发时间是足够,但抱着实用主义至上的态度来看会失望,不是一本万用的菜谱。
一片幽情冷处浓 ★★★
之前单独写过,戳 这里 。
达洛维夫人 ★★★★
花了很久才读完,但我依然拿不准是否读懂了它。
因为非常喜欢电影 The Hours ,因而对伍尔夫的这本小说产生了极大兴趣。
一开始无论如何也进入不了情境。找不到小说的主题所在让我相当焦躁。在某个时刻我又似乎朦胧中领悟到了读意识流小说的方法:假设我就站在伦敦街头,跟随书中人物的眼睛不停变换,像风或者流水一样拂过目之所视、心之所想的一切,有些奇妙的“心流”状态,漫无目的地让思绪放飞,而非像读传统小说一样线性地跟随时间推进。
但恕我愚钝,我不清楚这种读法是否正确,也不是非常明了意识流小说的阅读趣味和意义。
只能说,这确实是很特别的阅读体验,在某个时刻我也确实和达洛维夫人有所共鸣,但是相较而言,还是电影带来的震动要大得多。或许短期之内我都不会读意识流小说了。
以及,我不太确定本书的阅读障碍是否有一部分是翻译造成的。有些词语和对话很拗口别扭,还有非常多的呢、呀、嘛之类的语气词。不知是原文就风格如此还是翻译的问题。
银河帝国7:基地与地球 ★★★
银河帝国整套一共有十五本:基地七部曲,机器人五部曲以及帝国三部曲。这是基地系列的第七本,我满心期待可以得到一个相对阶段性的结束,但,完全没有!本书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问题的开始,这让一直用“很快就可以看到结局”激励我继续的那口气一下子泄光了。
没有了宏大的背景,没有了谜团的揭示,也没有紧张的对决,只有不讨喜的人物。虽然承认阿西莫夫有着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但在人物塑造上他很失败,并且还有直男作家常见问题:对女性的描写乏味且单一。以下是涉嫌剧透的吐槽,真是难以想象,主角之一在途经某个星球时靠和最高执政长官的女性睡了一觉就被放行了?并且这种靠性能力征服女性的情节还发生了不止一次!
阿西莫夫的书里,人物都是为情节服务的,当情节渐缓时,角色本身完全不具备张力。这个缺点在科幻作者,尤其是过去几十年的男性科幻作者(包括部分当代作者,没错,刘慈欣,就是你)身上尤其明显。
失望的我给本书打了三星,并且不确定是否要继续下去了。
遥远的向日葵地 ★★★★
李娟的新书,这次不再是随着游牧家庭深入荒野,而是她自己家庭的记录。不是观察者,而是亲历者。
从她妈妈租下土地播种向日葵种子开始,一直到放弃土地结束。一如过去她的每一本书,同样真诚,同样动人。
与她的描述相比,我的文字太过苍白,无法传达阅读时心中那些激荡的情感。
只摘一小段文字,是她为外婆写的悼词:
秦玉珍,流浪儿,仆佣的养女,嗜赌者的妻子,十个孩子的母亲。大半生寡居。先后经历八个孩子的离世。一生没有户籍,辗转于新疆四川两地。七十多岁时被政府召回故乡,照顾百岁高龄的烈属养母。拾垃圾为生,并独自抚养外孙女。养母过世后,政府提供的六平米的廉租房被收回,她于八十五岁高龄独自回到乡间耕种生活。八十八岁跟随最小的女儿再次回到新疆。从此再也没能回到故乡。
读到这一段时,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走街串巷 ★★★
2014年订阅读库杂志赠送的小册子之一。是贺友直老先生关于老上海的白描画。有些民俗和我儿时的记忆有所重叠,而如今应该都无处可寻了。
这是依照我的读书趣味不会买的书。读库的小册子没有书号,多抓鱼连回收都不肯。或许应该什么时候把家里此类书籍整理一下,让有缘人自付邮费领走好了。
八万四千问 ★★★
在一个订阅的读书博客里看到另一篇书评的推荐,顺着去翻公众号历史记录,提到了这本关于佛教的小书(诅咒该死的腾讯,我打字时手机不在身边,无法登录微信找到原链接,而由于整个微信系统的封闭性也根本无法从网页上搜到文章)。
我不打算信仰佛教,但一直对佛学很有兴趣。这本书以问答的形式讨论了一些关于佛教的常见问题。八万四千当然是个虚指,传说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供养舍利,不知是否因为如此,这个数字成为了佛教里表数目极多的通用形容,比如八万四千之尘劳、八万四千之法门、八万四千由旬等等等等。(还发现了一个叫做 八万四千 的网站,旨在翻译推广藏文佛典。)
书的内容比较浅显,也不是一本系统性认识佛教的书。
但作者所认为的关于佛教的本质:
皈依法意味着接受真理。 做一个精神性的人意味着能够面对真理,并且屈服于真理,不论处境是好是坏。当好的事情发生时,珍视它;当坏的事情发生时,不要无法自拔或太过慌乱、歇斯底里。这是皈依佛、法和僧本质上的含义。
以及关于宗教应该怎样传播:
我认为佛教的价值观和智慧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有一所佛教幼儿园、佛教中小学或者佛教大学,其目的不该是让更多的人成为佛教徒,而应该是让更多的人成为善良、有远见、有同情心、有教养、有创造性、优雅而勇敢的人。
对比其他宗教比如伊斯兰教,佛教相对来说开放性的精神、包容性的思想,很难不让人产生好感吧!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