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一二月读书记录
决定不能再拖延读书记录,再拖下去可能得一次性写 20 本,想想都压力山大。
读库1401⭐⭐⭐
最值得看的是《塔窟东来》。王南的建筑史诗系列在读库连载了好些期,基本都是当期最值得读的内容。一开始它们只在读库上刊登,而读库又没有电子版,网上看到不乏有人为了这系列去收集往期杂志。
读库显然也不傻,这系列这么受欢迎,后续果然出了单行本。建筑史诗系列的企划是一共出版 24 本(还未出完),目前读库旗舰店有 11 本合集售卖,每册几万字,115mm * 185mm的小开本。这应该是近来比较流行的文库本,小且轻。11 册打折时 300 出头能拿下,还在犹豫是否入。而且我的另一个疑虑是,用这么小的开本,建筑图片细节应该更看不清了。
建筑史诗系列的介绍:
读库出品“建筑史诗”系列丛书是由清华大学教师王南所写建筑普及类读本,计划分作四卷,每卷六册,共计二十四册。首卷为西方的西、东罗马及中国的汉唐(包括其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兼及影响中国至深的印度佛教建筑。次卷为西方中世纪及中国宋元建筑,附带深受中国影响的日本建筑,以及与西方建筑长期交流、融合的穆斯林建筑。三卷为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及中国明代建筑。四卷为西方巴洛克、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时期及中国清代建筑(包括神秘的藏传佛教建筑),以及对中西建筑历史文化的溯源、总结与阐发。
扯远了,说回塔窟东来,主题是印度佛教建筑中的佛塔与石窟,以及佛教传入中土过程中佛教造像本土化的演变历程。有大量详细的建筑风格描述,也提供了各种精确的数据,同时还兼顾了语言的美感,即使我这种完全不懂建筑的门外汉读来也心旌神摇。
插图质量着实一般,但依然可以感觉到各种佛塔、佛像、壁画的美丽和庄严。难以想象如果能看到实物会是怎样的一种震撼。
摘录了不少笔记,回头重新整理一篇(此处又立一个 flag )。这里就只放一段我最喜欢的部分,引自云冈凿岩。
我们可以尝试在这幅画面之前闭目想象:北魏的大匠们起初对着这面原始的峭壁,脑海中已如米开朗基罗所言,在石壁后方看到了大佛的造型和洞窟的空间形象,只是盘算如何把多余的石块凿去而已;于是他们在壁面先凿出高处的方形窗洞,进而进洞开凿大佛头部周边的空间,小心翼翼留出大佛头部的轮廓,以备继续对其精雕细刻,碎石粉末飞扬四溅,一堆堆废料从窗口运出;随着时光流逝,工匠们所在的地面由高处逐渐降低,周边空间越来越宽敞,可容更多人一起劳作,大佛的头部与上半身逐渐“浮出石面”,碎石开始由窗洞下方开凿的门洞输出。直至数年艰辛砍凿后的一日,最后一批碎石渣由大门移出,大佛雏形最终呈现于巨大的洞窟中,当然这些巨大的石胚仍等待着被顶级匠师们雕琢出肉、面庞、耳垂、躯体,以及来自西域或中原风格的衣纹、微妙地反映出内心世界的手势背光中各色华丽的装饰,最关键的是,还要用最瑰丽明亮的石块安在眼眸位置上进行“画龙点睛”……此时此刻,由高大的方窗与门洞射进神秘莫测的光线,照着依旧烟尘弥漫的黑暗窟室,原来只在统领大匠脑海中那峭壁后面大气磅礴的巨像终于在数十万工时一锤一凿的奋战后,呈现在所有汗流浃背、几乎睁不开眼的匠师们眼前……那一瞬间他们所感到的心灵震撼,应当远在今天匆匆过往、走马观花的游人之上吧?
其他几篇分别是《祖父的新屋》、《刘祥武相亲记》、《社会新闻内部版》、《古巴行记》、《舌染红尘》。都不喜欢,懒得为它们多费笔墨。
以及再赌咒发誓一遍,以后坚决不订读库了!
女孩之城 ⭐⭐⭐⭐
很长但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好久没读得这么过瘾了。
完全以女性为主体,关于女性的性,女性的友谊,年长女性对年轻女孩的照拂,以及上世纪光怪陆离的大都市纽约的精彩故事。其实抛开诸多标签,仅故事本身也让人享受。无需寻找过多意义,这也是一本会给人带来阅读快感的小说。
秋园 ⭐⭐⭐⭐
终于读了秋园。过去两年一直被这本书持续刷屏。我当然同意,这是当下中国难得的女性记录,并且是关于上一代、再上一代极为罕见的普通人所发出的声音。
但除了女性之外,我只是一直在想,为什么生在此地,会这么苦?而且许多苦难明明是人为。书里只是白描一般带过了时代背景,可我没办法忽视字里行间透出的信息。满心的愤懑不知向何处去。读书过程中我没有哭,可读完的许多天之后,我却不时回想起书里的那么多忍耐着苦难的普通人,想起兵桃和四老倌、想起小泉和她女儿,那时我忍不住流下泪来。
尤其是再对比当下,执政党还是同一个,对此地的人民的态度也还是一样,彷佛是现成的待宰的猪羊,逆来顺受。
身体由我 ⭐⭐⭐⭐
每位女性都应该读一读的科普书。我们对于自己的身体实在是了解太少了。读完之后,既平复了一些恐慌,也增加了一些新的恐慌。但了解总比无知好。
我不喜欢这本书的一个方面是,几乎所有的发言都预设读者是异性恋女性。只涉及女性本身的生理结构部分还好,而关乎性的部分,似乎把和男人做爱当作理所当然。即使作者在开头就说过,她面向的读者主要是异性恋女性,可这也并不意味着这部分女性就一定得和男人发生性行为。很多地方,作者在默认性行为就是和男性发生的双人行动。性应该有更广阔的定义。
还有我不喜欢作者有时太过网络化(?)的表述风格,故作轻松诙谐,有些比喻真的是大烂梗(读完太久想不起来具体例子了)。
我好像批评写得远比赞美多,只是因为我忍不住鸡蛋里挑骨头,还是会推荐给身边的每一位女性。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
我再次感叹,日本人,怎么什么都要出书啊!说真的,这本书的内容在网上做个讲座也就差不多概括完了。
对于从未了解女性主义的人来说,它可能是个不错的开始,全程对话体,通俗易读。但对我来说只能算是个不错的消遣,以及能够有一些关于日本女性运动发展背景资料的补充。没多少信息量,读来轻松不费脑。我能读完它也正是因为这点,其他书读累了又想给眼睛找点事做时,随便看看打发时间。
这本书评价还挺高,可能也只是恰好不对我胃口。我非常讨厌看漫画,而本书是和一位漫画家的对谈,因此有不少条漫形式的插图,另外书里有大量句末出现(笑)这样的表述,让我特别不舒服。
当然也有许多引起共鸣的细节,但是吧,我们东亚女的,生活环境还不都是这个鬼样子!已经失去动力把它们摘录分享了。
关键是品味 ⭐
再看日本这类生活方式的垃圾书我就是猪!
我之前已经在这位作者那里踩雷了好几次了,那为什么又看了呢?因为微信读书无限卡用完了,想从免费书里随便挑一本攒攒阅读时长。读完的感想可用那张著名表情包概况:当事人就是后悔,非常后悔。我为什么要给自己找膈应啊?过去关注过几位生活博主和穿搭博主都在不同地方提到这位作者,因此我才会好奇找他的书看。感觉就是废话+各种无意义拔高+消费主义吹捧。总之一万个讨厌!二十分钟就翻完了这本小册子,可我却标记了一大堆想吐槽的点,本想摘出来再好好批斗一番,但转念一想我的时间也很宝贵,懒得回头去翻笔记了。
读库1402 ⭐⭐⭐
一共九篇:《果蔬吟》,《他们在朝鲜战场》,《本地》与《市井西安》,《成长课》,《卸任》,《漫邮记:年画地图》,《一支驳壳枪》以及《声音》。
最让我为之震动的是《他们在朝鲜战场》。选取了十五位朝鲜战争老兵的口述。当看到这些亲历战争之人的讲述时,才能直面战争的惨烈,以及,无意义。战争是政治家们野心家们的手段,可对于普通人只有无穷的劫难。读这篇让我数次流泪,也让我想起读《西线无战事》的压抑心情。战争究竟是什么?是那些肢体残缺的尸体,那些空气中的炮火气味,还有······那些缺少的御寒装备,那些质量不合格的急救包······ 我没办法细想,它让我不能呼吸。
全书叫做 朝鲜战场亲历记 ,我没有勇气去看。
《果蔬吟》是作者绿妖的台湾农业考察笔记之一。不对胃口。偏偏这系列还在读库连载了好几期。说个八卦,我第一次知道绿妖,是因为她和周云蓬分手闹上新闻。
《本地》和《市井西安》是一位个人摄影师对老西安的城市记录,看得我无限怅然。虽然地域不同,但许多场景也曾在我的童年出现过,现在都已无处可寻了。
另外特别吐槽《声音》,介绍里说,这是每年《读库》的保留栏目,是对2013年的表达与记录。翻开一看,全篇是各种言论摘抄。我为什么要付费来看这种微博和推文合集啊?而且请问作者你给这些原文作者付稿费吗?
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 ⭐⭐
作为方法论却连方法都无法论述清楚,真是彻头彻尾的失败。我可以自信的说,去任何平台找一篇卡片笔记写作法的文章来看,都比这本啰啰嗦嗦的书更好懂。
而我更不满的是,这本书的中文版还擅自加戏。译者大段的自我表述也就算了,最后居然还硬塞进了中国特供版广告。用巨长无比的篇幅,让所谓受卢曼笔记影响创造 flomo 的刘少楠书写大段自己对卡片笔记的理解,并且给自家软件打广告以及吹嘘个人成就。太离谱了,这真让我抓狂!你们塞这么多废话进来原出版社知道吗?翻译也不好,生硬无比,用许多僵化的术语掩盖贫瘠和车轱辘废话的本质。
还有,刘少楠,他的所谓《产品沉思录》专栏,以及 flomo 软件,从此都请永远进我的黑名单。
PS,写完重看一遍,发现我真是个吹毛求疵还极容易愤怒的读者呐!
一开始在微信读书没有开启私密阅读,随手写下的笔记经常有人来抬杠,把我气得够呛,我并没有邀请这些闲人来评论。而且现在这些人都怎么回事,看本书还要开弹幕吗?尤其是有些关于性别问题的,好多男的上来就对我说教。我大部分时候懒得对男的发表什么意见,通常是直接无视,就让我们彼此消失在对方的世界 OK ?可是总有些 ego 过剩的上赶着来找存在感(以及找骂)。
PPS,写读书记录怎会如此累人······一方面觉得废话太多不停回头改累赘词句,一方面又觉得还有许多点没说到,算了,先这样吧,封面和链接也省略,好累,下次一定不鸽这么久😭。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