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退堂鼓表演艺术家的弃文list(之三)
来清理一下我的在读列表,都是很久前放弃的书。豆瓣不像 Neodb 一样可以标记“不再读”真是太遗憾了!
Yellowface
听了两章 audiobook,定制爆款文。我很不喜欢这种投机取巧式的模式化写作,的确这本书大爆了,但我感觉不到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感情。很多人称赞作者敏锐,而我只觉得她写得很 mean。
海洋中的爱与性
我不太喜欢用这种过于娱乐化甚至近乎咸湿的口吻去描述动物界的性。它们的确是有非常多样化的行为模式,但这不代表要用人类视角和标准去衡量。就算读者有此类需要也大可自行脑补,实在不必在科普书籍中这样添油加醋,男译者的自我发挥更是让译文雪上加霜。类似的还有 它们的性 也给我同样感受,一并弃掉。我是要看动物科普,而不是 animal porn OK?描写轻佻到近乎恶俗。
Interior Chinatown
很久之前看到别人推荐,听了几章 audiobook,还以为是自己听力太差怎么都不晓得在讲什么。后来中文版上线看了些,发现我听到的是正确的,只是哪怕换成中文我也同样不太理解这个唐人街戏中戏的设定,也不想试图厘清人物关系,还很难对这个想当功夫明星的唐人街华人男性共情,算了。
黑暗时代的她们
挖掘女性生平却写得这么零碎,看了 30% 后放置了 N 年,终于决定还是放弃吧。
未来简史
前作《人类简史》还算有点新奇观点,这本则几乎都是自我重复,这个作家也是营销过头德不配位的典型代表。
上帝的手术刀:基因编辑简史
看某位友邻标记,评价是国人一样可以写出关于基因的科普佳作。我读了 1/4,遗憾地说这绝对是纯文科生才会下的评语。但凡学过点生物或者读过些关于基因、生物学的科普,都不会觉得这是上佳的科普写作。首先,插科打诨式的句子占据了太多篇幅,似乎担心一旦不开两句玩笑读者就要走神;其次,讲基因,但关于 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居然还只局限在大家都知道的沃森和克拉克;最后,一本中国人写的书,不停大惊小怪说什么基因技术的进步代表人类进入了上帝的领域——搞搞清楚,谁信上帝啊?连西方科普作家都不这么在书里写!我帮作者数了下,出现了快二十次上帝吧。这种比方很廉价知道吗?
Ace: What Asexuality Reveals About Desire, Society, and the Meaning of Sex
听说这本书写得通俗易懂我想读一下也不是坏事,结果翻开作者前言就看到:
It is deliberately limited to the people that psychologists call WEIRD: Western, educated, industrialized, rich (or at least middle class), and democratic. Most are also American and liberal—a word I use throughout this book to mean culturally liberal and, typically, sex positive.
OK,fine,研究对象和写作对象都毫无把我包括进去的意思,那还是算了,我不想再了解美国中产的世界!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