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九十月读书记录

点击我的 阅读页面 即可快速跳转对应条目 。

改变你的服装,改变你的生活

肯定也是在哪里看人提过所以加入了书架,一句话总结:不值得看。

那我为什么还是看完了?谁让它内容真的太水完全不需要动脑子,在我不想读书又想看点字打发时间时纯当消遣了。

太多陈词滥调,也太多偏颇之语。我厌烦透了女性需要如何打扮自己才能获得机会和人生转变的这套论调。即使撇开这些不谈,仅从“变美”的纯功利角度来说,这本书对亚洲女性也几乎没有价值,全都是针对欧美女性肤色、发色的详细论述,完全不懂为何国内出版社会引进它。

把你的英语用起来!

猥琐直男笑话俯拾皆是,印象非常糟糕。

所谓的方法论重点一是“透析读书法”,即不频繁查词,每天大量阅读。重点二则是重视发音和大量输入听力材料。其余内容中则充满了洋洋自得,不看也罢。

血与火(第一卷) : 坦格利安王朝史

看了几集 HOTD 对戴蒙和雷妮拉的 CP 非常上头于是找书来看。从雷妮拉出现开始读,把所有关于她的部分囫囵吞枣读完了。我不喜欢马丁这本书的写法,是一种很猎奇很讨巧的方式。即使他的设定就是用一个弄臣“蘑菇”和一位大学士的记述作对比,制造野史和正史交织的叙述感,大量非必要的色情暴力描写还是让我非常不适。

漫长的余生

文不对题,内容再好也掩盖不了挂羊头卖狗肉的本质,更何况内容并没有优秀到掩盖这些。 书名和所有后续的宣传重点和书的真实内容都相差甚远。不能说以王钟儿的寿命为节点写北魏发生过的事就叫做挖掘普通人的一生了,这完全不能划等号。

不是历史中的普通人老宫女王钟儿的一生,只是以她的生命为坐标和锚点,归根结底讲述的还是北魏上层的政治斗争,依然是换汤不换药的王侯将相的故事。 以后我会对随机波动的推荐和罗新本人的描述都打个折扣。节目还是会听,但绝不会再盲目下单。

最精彩的部分都在罗新和随机波动的 这期对谈 里说完了。

界面的 这篇稿子 也提及了一些。

印度青年狂想曲

全世界失望的年轻人大抵都一样。

而找不到希望的男性们所表现出的冲动、易怒、怨天尤人,也如此一样。

这本书是作者对印度年轻人们的采访。我感到如此的熟悉和不安。如果年轻一代都是这样,真的很难不对未来产生悲观。而印度的官僚制度,荒谬的层层剥削,高度依赖人情关系的社会结构,还有对女性的极不友好,都和中国如此相似。不过印度还有种姓制度、宗教冲突等等更多复杂问题,让交错的矛盾更加难以厘清。

意识到长久以来我对亚洲其他国家都如此的知之甚少,新一年的阅读目标是把目光投向过去忽视的那些角落。

王氏之死

因为前面的《漫长的余生》被许多人称之为中国版王氏之死,因此好奇找来读。

好吧,这种文不对题是历史学家专属吗?真正的王氏之死只占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不过前面漫长的铺垫都是在写当时的社会环境,非常详细地描摹了一个小城的民生,和在最后两章才真正出现的“王氏”并非没有关联,她所在的城市究竟遭受了多少轮苦难,而在那种坏境里的女性,并且是和人私奔的女性,会有怎样的结局并不难想象。

前几章里大量的数据和文献,满眼都是惨烈。饥荒、洪水、匪徒,一轮又一轮的死亡。数次让我不忍卒读。尤其是我还惊讶地发现其中的几条河流也流经我家乡,我家那个小城就以某条河为名。

书中还引用了非常多蒲松龄的文字作为辅证,让这本书多了点奇幻色彩,不清楚在学术上这种做法是否可行,但搞得我很想仔细读读聊斋。

两本相对比,我还是更喜欢王氏之死。《漫长的余生》再怎么写,还是北魏上层社会之间的斗争。而王氏之死里则充满了小人物在那样一个时代里挣扎求生的细节。当然也可能是北魏时代更远,无米巧妇也难为。但我还是不能原谅漫长的余生的宣发!

Comments